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换言之: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诚信至上、互帮互助、平等博爱、融洽相处的和谐生活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正是道教经典《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所要达到的景象。
“上善若水”,即最上等的善是水。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子告诉我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即水滋润着万物,扶持着万物的生长而不去争名夺利,因而,水不与万物相争,万物也不会与水相争。此乃水“和”之表现也。
试想,我们在全力开拓和谐社会构建新局面时,如果人人都能学学“水”的涵养与和气,净化自己的心灵,那么“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必将处处是春天。放眼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上选择的努力方向呈现多元化的同时,许多人的思想觉悟、个人涵养并没有同步跟进,从而导致与“诚信友爱”相左的行为屡见不鲜。
单以相对单纯的求知圣殿—大学中的生活而言,不少同学常常将如同手足的同窗友情于不经易间断送在彼此日常交往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上,更有误走极端步马加爵后尘者。其实,只要双方当事人能够坦诚布公,用心沟通,用爱交流,所谓的误解或隔阂都是不难消除的。
毛泽东同志曾寄厚望于青年大学生,把他们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认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因此,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今天,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校园和谐建设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不但影响着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更影响着明天和谐社会的构建高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唯有淡薄名利之欲“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陶冶自己的情操,冶养博爱的胸怀“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才会更好地惠泽人民,造福后代。